蒲朝勇:奮力推進黃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一、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汲取奮進力量 兩年來,水利部水土保持司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學習研討和“三對標、一規劃”專項行動,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了事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問題,明確提出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謀千秋大計的恢宏視野、謀永續發展的非凡智慧、謀民族復興的強烈擔當。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黃河治理保護指明了前進方向,深刻指出“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強調要“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發出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推動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講話中充分肯定了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作成效,同時指出“黃河上游局部地區生態系統退化,中游水土流失嚴重”,要求“黃河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有條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設旱作梯田、淤地壩等,有的地方則要以自然恢復為主。”兩年來,我們不斷從學習中汲取奮進力量,緊緊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任務,不折不扣地抓好水土保持任務落實。 二、兩年來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水土保持政策規劃逐步完善。總書記發表“9·18”重要講話后,我們迅即組織專題研討,深入基層調研,在科學評估、系統總結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和經驗基礎上,研究制定了《推動黃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十四五”和今后一個時期,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目標任務、重點舉措和有關要求等。按照“三對標、一規劃”專項行動部署,組織編制了《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綜合防治規劃》。深入貫徹總書記提出的“有條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設旱作梯田、淤地壩等”重要指示精神,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編制印發了《黃河流域淤地壩建設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十四五”實施方案》,擬通過5年時間,以中游黃土高原地區為重點,新建淤地壩1461座、攔沙壩2559座,實施坡改梯407萬畝。工程實施后將對協調黃河水沙關系、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改善流域生態環境發揮重要作用。 水土流失治理投入增幅明顯。搞好水土保持是改善流域水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兩年來,我們積極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在編制印發水土保持工程相關實施方案時,著力加大對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投入力度。從現有投資渠道和規模來看,“十四五”時期,100%的中央預算內投資和55%的中央財政水利發展資金共250億元安排到黃河流域相關省份,較“十三五”期間增長2/3。其中,2021年已安排水土保持中央資金54.21億元,占全國的70%。支持地方以增強水土保持能力為目標,以減少入河入庫泥沙為重點,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坡耕地綜合整治、淤地壩和攔沙壩等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人為水土流失監管得到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實行最嚴格的生產建設活動監管。兩年來,我們和沿黃9省(自治區)各級水利部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針對黃河流域能源、化工、礦產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生產建設項目多,造成人為水土流失風險大的特點,組織開展了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專項整治,重點整治“未批先建”、“未驗先投”、未落實水土保持措施等6類水土保持違法違規行為。截至目前,黃委和地方水利部門排查認定水土保持違法違規項目8286個,其中8272個項目已完成整改,整改率99.8%。通過嚴格監管和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有效遏制了人為水土流失,推動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標責任進一步落實。深入貫徹總書記“9·18”重要講話,我們組織力量圍繞“預防治理什么、預防治理到什么程度”,研究提出了水土保持率概念內涵、確定方法及閾值指標,并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約束性指標,推動地方政府落實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兩年來,我們結合對省級人民政府實施全國水土保持規劃情況評估,不斷優化評估指標,通過評估進一步壓實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同時加強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定量掌握水土流失變化情況,研究制定有關對策。 水土保持相關基礎工作扎實推進。認真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有關要求,組織黃委和黃土高原7省(自治區)對中型以上淤地壩開展風險隱患排查。組織黃委研究制定《高標準淤地壩建設管理指南》,明確了高標準淤地壩的定義、標準和管理要求。同時,為適應新時期淤地壩建設管理需要,組織修訂《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淤地壩建設管理辦法》,研究制定《黃土高原地區淤地壩工程安全運用監督檢查辦法》《淤地壩登記銷號管理規定》等制度。 三、奮力開創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 我們將進一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指導地方充分依靠科技手段,全面履行法定職責,切實加強水土保持預防保護,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為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持續推進重點區域水土流失治理。以中游黃土高原為重點,以減少入河入庫泥沙為目標,因地制宜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坡耕地綜合整治、淤地壩和林草植被建設。加強多沙粗沙區綜合治理,突出抓好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水土流失治理,實施粗泥沙攔沙工程,配套建設坡面水土保持措施,構建攔截入黃泥沙的第一道防線,減少黃河下游粗泥沙淤積。 依法嚴格各類生產建設活動監管。以能源、化工、礦產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生產建設項目為重點,持續強化水土保持監管,嚴格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依法加強農林開發、土地整理和鄉村道路建設等其他生產建設活動監管。開展常態化遙感監管,及時精準發現并查處水土保持違法違規行為。強化信用監管,加大失信懲處力度。 繼續發揮水土保持監測支撐作用。開展黃河流域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和重點支流水土保持與泥沙專項監測。完善水土保持監測站點布局,實施監測站點建設。加強監測成果管理和應用,為目標責任考核、相關政策規劃編制和決策提供依據,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逐步健全相關政策制度和機制。建立并實施對地方政府的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評估制度,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和相關部門職責。督促黃委進一步強化監督指導職責,發揮好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作用,建立流域與區域水土流失聯合防治機制。積極推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以獎代補,充分調動社會資本和群眾的積極性,兩手發力加快治理步伐。 突出抓好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聚焦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規律和機理、水土保持和水沙變化關系、水土保持生態價值、不同類型區治理模式,開展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開展水土保持措施碳匯能力影響機制、生態系統質量與穩定性研究。深化黃土高原重力侵蝕機理、淤地壩相對平衡理論研究。加強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及防治規律試驗觀測。研究構建黃土高原土壤侵蝕模型、淤地壩安全風險預警模型。做好水土保持科技成果和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示范和推廣。 來源/《中國水利》2021年第18期
文章分類:
行業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