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優先 看各地妙招“十四五”課堂:節水 節水優先 空間均衡 系統治理 兩手發力 節水 是水資源開發、利用 保護、配置、調度的前提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 明確提出 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要實施國家節水行動 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 各地又將如何踐行節水優先? 從哪些方面著手? 一起來看看 地方“十四五”怎么規劃的吧 北京 推動新建大型公共建筑落實節水措施 優先建設和使用雨水集蓄利用系統 天津 強化農業節水增效 推動節水灌溉工程建設 新增節水灌溉面積40萬畝 強化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 推進公共機構節水技術改造 嚴控高耗水服務業用水 到2025年,萬元GDP用水量 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進一步下降 主要節水指標保持全國先進水平 內蒙古 發展高效節水農業 穩步推進水權轉讓和水權交易 開展重點企業節水和再生水回用改造 推進能源、化工、建材等 高耗水產業節水增效 全面實行城鎮非居民用水 超定額(計劃)累進加價制度 遼寧 加快推廣運用先進節水設備及 工藝、技術,做優節能產業 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 現代化節水改造 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93 開展牧區水利、小型水源等 農村水利項目建設,發展高效節水農業 黑龍江 加快建設節水型、生態型灌區 開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 實施節水行動 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 科學制定用水定額并動態調整 用水總量控制在362億立方米以內 江蘇 推動非常規水利用 鼓勵再生水回用和雨洪資源利用 建立健全農業節水長效機制 加強農業用水終端管理 到2025年 用水總量控制在526億立方米以內 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5% 安徽 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 創建省級節水型工業園區 重點節水型企業 開展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 大力推進農業節水增效 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 重點地區節水開源等領域節水工作 福建 加強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力度 強化用水強度控制 推行合同節水管理、水效“領跑者”等機制 江西 開展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 實施農業節水技術改造等工程 農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7以上 實施重點領域節水行動 開展水效領跑者遴選 推進單位GDP用水量降幅持續下降 新增1-2個國家節水型城市 新增一批節水型灌區 節水農業示范區、節水標桿企業和 節水標桿園區 山東 支持濟南、青島等創建 全國節水典范城市 實施引黃灌區、水庫灌區 引河 (湖)灌區節水工程 河南 推廣農業高效節水灌溉和 蓄水保水技術 擴大低耗水、高耐旱作物種植和 節水型畜牧漁業養殖比例 開展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 城鄉節水降損三大行動 強化雨洪水、污水等 非常規水資源化利用 開展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 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292.47億立方米以內 推行能效水效“領跑者”制度 加強先進節能節水技術、產品 設備研發和推廣應用 湖南 在重點灌區全面開展規?;?/span> 高效節水灌溉行動 嚴格取用水全過程管理 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 城鎮節水降損和重點地區節水開源 探索開展水資源資產化改革 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廣東 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 大力推動農業節水增效 “十四五”期間 萬元GDP用水量下降20%以上 海南 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工程 持續推廣高效節水灌溉 重慶 嚴格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 積極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 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及 水資源承載能力 監測預警機制 加強重點領域節水 實施農業節水增效 推進工業節水減排 強化城鎮節水降損 到2025年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 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均降低15% 貴州 著力推進城鎮節水降損 推行水循環梯級利用 到2025年 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2% 陜西 深度挖潛工業領域節水空間 嚴格控制缺水地區、水污染嚴重地區和 生態環境敏感區及脆弱區高耗水 高污染行業發展 深入開展合同節水試點 推進節水型城市和節水型縣城達標建設 推廣普及生活節水型器具 形成節水型生活方式 甘肅 實施農村供水保障 現代節水農業綜合改革示范水利項目 實施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 到2025年 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 青海 實施城鎮節水和再生水設施建設項目 開展高效節水滴灌重點技術應用 寧夏 實施城鎮節水和再生水設施建設項目 開展高效節水滴灌重點技術應用 提升節水灌溉等農業作業水平 實施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 因地制宜發展高效旱作節水農業、 林果業和沙產業 打造生態保育和旱作節水示范區 到2025年 全區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6 節水優先 是要從 觀念、意識、措施、政策 各方面都要把 節水放在優先位置 是重新認識 資源對于人類的重要意義 是實現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個開始 打好節約用水攻堅戰 生態文明未來可期 來源:中國水利網
文章分類:
行業資訊
|